别再乱用药!正确的物理降温法在这里
2025年10月31日 15:54
发热是常见症状,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立即用药,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法,如湿毛巾擦拭、冰袋冷敷、温水浴、退热贴、通风散热等。
1. 湿毛巾擦拭: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大血管丰富的部位,如颈部两侧、腋窝、腹股沟等。水分蒸发时会带走身体的热量,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。擦拭过程中,要注意力度适中,避免损伤皮肤。一般每15 - 20分钟擦拭一次,可反复进行。
2. 冰袋冷敷: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,放置在额头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。冰袋的低温可以直接传导热量,降低局部体温。不过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,以免引起冻伤。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,大约15 - 20分钟,可根据体温情况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冷敷。
3. 温水浴:准备一盆32 - 34℃的温水,让患者浸泡其中。温水可以使皮肤血管扩张,增加散热面积,从而降低体温。在进行温水浴时,要注意水温的保持,避免水温过低或过高。浸泡时间一般为15 - 20分钟,浴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身体,避免着凉。
4. 退热贴:退热贴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降温产品,其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凝胶,通过凝胶内水分的汽化带走热量。将退热贴贴在额头、太阳穴等部位,使用方便,且能持续发挥降温作用。一般每6 - 8小时更换一次。
5. 通风散热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降低室内温度,有助于身体散热。可以打开窗户,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,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,防止患者再次受凉。同时,患者穿着的衣物不宜过厚,应选择宽松、透气的棉质衣物,利于散热。
6. 酒精擦浴:用30% - 50%的酒精擦拭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。酒精具有挥发性,挥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,从而起到降温作用。但酒精擦浴不适用于儿童、酒精过敏者以及皮肤破损者。
7. 多喝水:发热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,导致水分流失。因此,要让患者多喝水,以补充水分,促进新陈代谢,帮助身体散热。可以选择温开水、淡盐水或果汁等。
物理降温法是一种安全、有效的降温方式,在发热初期或体温不是很高的情况下,可以优先采用。但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过高,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。同时,在使用物理降温法时,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,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。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种有效去掉太田痣的方法,你知道几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太田痣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,通常出现在面部,严重影响美观。目前有效去掉太田痣的方法有激光治疗、冷冻治疗、手术切除等。1. 太田痣介绍:太... 查看原文
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合热点知识,为孩子脑瘫判断支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脑瘫,可从运动发育迟缓、姿势异常、反射异常、肌张力异常以及伴随症状等方面入手。1. 运动发育迟缓:正常孩子的运动发育遵循一定... 查看原文
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如你家宝宝这样,可能是智力低下的表现!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宝宝智力低下可能会有吃奶困难、面容体态异常、运动发育迟缓、语言发育落后、对环境反应差等表现。1. 吃奶困难:智力低下的宝宝在婴儿时期往往吃奶... 查看原文
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穿戴设备助力,提前发现皮肤病引发原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可穿戴设备在提前发现皮肤病引发原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,可通过监测皮肤温度、湿度、紫外线暴露、汗液成分以及微生物群落等因素来实现。1. 皮肤温度... 查看原文
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压力大导致结石症状加重 学会这招调节情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压力大导致结石症状加重,主要是因为压力影响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免疫系统、生活习惯和代谢功能等。调节情绪可采用深呼吸放松、运动锻炼、培养兴趣... 查看原文
 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