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心脏射频消融术,有哪些适应症和注意事项?
2025年03月15日 12:32
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,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。其原理、适应症、手术过程、术后护理、并发症等是需要了解的重要方面。
1. 原理: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,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,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。
2. 适应症:适用于多种心律失常,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、预激综合征、心房颤动、心房扑动、室性心动过速等。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、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,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。
3. 手术过程:患者一般需要局部麻醉,医生通过穿刺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,利用X线透视等技术确定导管位置,然后发放射频电流进行消融。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持清醒,但可能会有轻微不适。
4. 术后护理: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,穿刺部位需压迫止血,避免剧烈活动。同时,要密切观察心率、血压等生命体征,遵医嘱服用抗凝等药物,预防血栓形成。
5. 并发症:虽然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,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,如血管穿刺并发症,包括局部出血、血肿、血栓形成等;心脏穿孔、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虽较少见,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;还有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。
心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,在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。患者在手术前后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,做好护理和监测,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。如果出现心律失常等相关症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,评估是否适合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