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,严重者可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身健康,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%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。那患有慢性便秘,怎么办呢?首先我们先了解下慢性便秘的定义。它是指排便次数减少,粪便干硬和(或)排便困难,其中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,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、排出困难、排便不尽感、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,一般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。而老年人得了慢性便秘,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及有效处理,将会造成严重危害,比如: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、诱发粪石性肠梗阻、增加结肠癌风险等,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,增加了医疗费用,影响生活质量。慢性便秘分为功能性疾病、器质性疾病及药物导致的便秘。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通便药、促动力药、灌肠药和栓剂等,而通便药又分为容积性泻药、渗透性泻药及刺激性泻药。容积性泻药主要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,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从而起通便作用,常用药物包括欧车前、聚卡波非钙、麦麸等。渗透性泻药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,吸收水分,增加粪便体积,刺激肠道蠕动,药物包括聚乙二醇、乳果糖,不良反应少,一般可长期服用。刺激性泻药作用于肠神经系统,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,包括比沙可啶、蒽醌类药物(如大黄、番泻叶、芦荟等)和蓖麻油等。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,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可致结肠黑变病,建议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药。益生菌、中药也能改善慢性便秘的症状。除了药物治疗慢性便秘,也可通过精神心理治疗、生物反馈治疗、针灸推拿等缓解症状,当患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,且经一段时间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,可考虑手术治疗。那老年人平时生活方式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?
1、增加膳食纤维和饮水: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-35g,膳食纤维主要来源是水果、蔬菜及坚果,建议每天吃蔬菜、水果至少各500g。每日至少饮水1.5-2L,建议温开水,老年人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。
2、适当运动:建议饭后散步、拳操等,避免久坐。
对于卧床患者,可坐起、站立等。
3、定时按摩腹部:饭后2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,增加消化道蠕动。
4、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: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,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,按时按点排便,排便时集中注意力,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。当然,对于年龄>40岁,有报警征象者,报警征象包括便血、便潜血阳性、贫血、消瘦、明显腹痛、腹部包块、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,应积极完善电子肠镜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。还有服用中药的患者不能随便自行服药,要去中医院专科门诊就诊进行辨证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