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从中医的角度分析,尿液的生成与脾肺肾关系密切,尿液的排出离不开肝、肾、膀胱,尿频是排尿节律的改变,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密不可分。出现睡前尿频,我们要从虚实两方面去辩证。如部分人有睡前大量饮水的习惯,导致水液聚集膀胱,当然会出现生理性尿频。现代人恣意酒肉,常常湿热蕴结膀胱,而且晚饭时间延迟和不健康的夜宵,进一步加重了膀胱湿热。素问《灵兰秘典论》曰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”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,膀胱蕴结湿热,气化不利,可导致尿频、尿不净、尿道灼热刺痛。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这些情况,仍然出现尿频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1.脾约尿频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、传输和布散作用。若脾虚不运,约束津液,不得四布,但输膀胱,致小便数、大便难。临床表现为口干、尿频、大便干结。
2.肺失宣降尿频肺主宣发和肃降,肺为水之上源,肺主通调水道。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、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。经常是受风寒之后,宣降失职,肺气无权,气化不及州都,膀胱失约,则尿频多、尿无力。
3.肝郁尿频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调节津液的输布与代谢。肝气“逆”或“不化”时都可使小便不利。现代社会,生活压力普遍增大,不少患者由于外在的和自身的原因肝气易郁,肝木犯脾土,或者郁热化火下陷于肾,肾闭藏失职,膀胱失约而致尿频。以上三种尿频通常是全天都有症状。
4.肾虚尿频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,主宰着整个津液的代谢,尤其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。肾司开阖,如果肾的气化正常,开阖有度,尿液排泄就正常。
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,开阖失度,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,可出现尿少或尿频。肾为水脏,两水含一阳,肾阳不足或肾阴亏虚,均可导致肾气化失职,排尿异常,临床上肾虚尿频比较多见。在晚上,人体生理上是阳气潜藏的状态,如果出现夜间尿频,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肾虚,准确地说是肾阳亏虚,气化失司,但是往往会合并有脾虚的情况,导致水液代谢失常,出现夜间尿频。
